▼ 懶得看文字的話也有影片可以看哦
外觀設計
外型上,Xiaomi 14 主打單手就能輕鬆掌握,平面的螢幕尺寸是 6.36 吋,邊框四邊幾乎是等寬的,背面是三鏡頭的設計再加上閃光燈,組成一個四邊型的鏡頭模組,周圍有巴黎釘紋的點綴,背面是曲面的玻璃材質,指紋會稍微留在上面。




Xiaomi 14 Ultra 採用一個 6.73 吋的全等深微曲面螢幕,簡單來說就是它保有了一個曲面螢幕的手感、不硌手,同時結合平面螢幕的視覺美感。




背面環形四鏡頭的模組設計真的非常的巨大,放在桌面上,會比一般的手機來得高,但好在不會有翹翹板的問題,放在口袋裡面也不會感覺到有明顯的不一樣。

Xiaomi 14 Ultra 這一次的背面採用新一代的奈米科技仿皮革的材質,有黑白兩種顏色,除了不沾染指紋外,據說也提升了六倍的抗磨性,不過觸感是親膚舒服的,而且有恰到好處的一個摩擦力。

規格及上市資訊
台灣的市售版非常單純,Xiaomi 14 就只有 12GB RAM+512GB ROM,售價是 NTD24,999;Xiaomi 14 Ultra 也只有 16GB RAM+512GB ROM,售價是 NTD34,999,兩者相差了一萬塊。除了手機本體,出廠都有附手機殼和 90W 的充電器,且兩者都支援 90W 的超級快充。


就連無線充電,Xiaomi 14 Ultra 也有 80W,Xiaomi 14 則是 50W,目前如果要使用的話,可能還是要使用 Xiaomi 他們自家的「80W 升降式風冷無線充電座」。

Xiaomi 14 系列在規格上都是超越競爭對手的存在,兩者皆搭載最新的 Snapdragon 8 Gen 3 SoC,螢幕是小米專門定制的 C8 發光材料,也都是支援 1-120Hz 的 LTPO AMOLED、標榜 3,000 nits 的峰值亮度。

只是 Xiaomi 14 的解析度是 1.5K,Xiaomi 14 Ultra 來到 2K。在設定裡,你可以去依照個人的喜好,去選擇不同的色彩風格。

其他的還包括了 Wi-Fi 7、雙卡槽、IP68 防塵防水,以這樣子的規格,絕對是目前手機的頂配了,如果真的要說的話,我個人會許願下一代的 Ultra 可以支援 eSIM,因為現在目前就只有 Xiaomi 14 可以使用 eSIM。另一個是希望可以使用 Ultrasonic 超音波指紋辨識,雖然現在使用的這個也不慢就是了。

相機規格
詳細的相機規格可以直接參考下圖。

Xiaomi 14 Ultra 的硬體規格大重點,就是 1 英吋的感光元件,搭配 F1.63-F4.0 的無級可變光圈,先不論後期的計算攝影,就硬體規格來說。1 英吋的感光元件搭配 F1.63 的超大光圈,還有跟 Leica 深度合作的 4 顆 50MP 的鏡頭,真的超強。

而且其中的 2 顆長焦鏡頭,除了支援 OIS 光學防手震外,也都支援了微距拍攝,75mm 的這顆最近對焦距離是 10cm,120mm 則是 30cm,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超級實用,不會受限於只能拍比較遠的東西。

Xiaomi 14 跟 Xiaomi 14 Ultra 之間最大的差異,其實就在沒有 120mm 的那顆長焦,它是由超廣角 14mm,廣角 23mm 還有長焦 75mm 三顆鏡頭所組成。

23mm 的這顆主鏡頭同樣也是 50MP 的,但是它的感光元件,改為訂製版的光影獵人 900,尺寸是 1/1.31,光圈也改為固定在 F1.6。75mm 的長焦同樣支援 OIS 和 10cm 的最近對焦距離。14mm 的這一顆超廣角,雖然說沒有 Ultra 的 12mm 來的廣,但畫素仍為 50MP。

實際拍照表現
我個人感覺 Xiaomi 他們做的最對的地方在於,不需要過多複雜的操作,就能輕鬆拍出好看的照片,同時也可以為更進階、專業的使用者,保留很多手動自定義的空間,畢竟手機拍照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簡單、快速把照片「拍好」,這一步我覺得 Xiaomi 是走對了,最常用的一般拍照和人像模式都非常好上手。










Xiaomi 14 系列內建徠卡經典還有徠卡生動兩種調校模式,無論用哪種模式拍出來的照片,都算調校得非常好看。真要說差別的話,徠卡生動的照片會比較亮,顏色更飽和、偏暖色調;徠卡經典則是會有較大的對比度,光影更明顯,我自己就是喜歡徠卡經典的感覺,這個很主觀沒有對錯。


1 英吋的大底再加上大光圈,很像單眼拍出來的感覺,自然虛化的效果也都非常好,搭配徠卡色彩的直出畫面就很好看。



Xiaomi 14 Ultra 更是得益於它可調式的光圈,在一般模式底下,有四段的光圈可選,如果你不想要這麼淺的景深的話,你可以縮小光圈到 F4 左右,夜間拍攝時,從 F2.0 開始就會有星芒的效果,手機的鏡頭可以縮光圈拍出星芒,我覺得還是滿令人驚豔的。




Xiaomi 14 Ultra 在人像模式當中,調校模式就會變成徠卡人像和大師人像;Xiaomi 14 則是維持和一般拍照一樣,是徠卡經典還有徠卡生動。


在室內黃光環境,或者是比較昏暗的燈光底下,可以看到差異是不大的,反而在白天的亮光環境下,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主要是在膚色和對比度上面,大部分的亞洲人尤其是女生,我覺得會更偏愛大師人像一點,因為它的膚色比較有血色,然後明暗對比度會稍微柔和一些。不過我個人其實也滿喜歡徠卡人像的感覺,比較有風格。




頭髮邊緣的計算也都非常的好,在標準的人像模式底下,Xiaomi 14 Ultra 它可以在,23mm、35mm、50mm、75mm 之間去做切換;那 Xiaomi 14 的話,就只會有 23mm 還有 60mm。


如果說你點開這裡,好玩的地方就來了,Xiaomi 14 系列在人像模式當中,都有所謂的大師鏡頭可以去做選擇,預設這幾個都是攝影師非常喜歡的焦,搭配標準、人文、旋焦、肖像還有柔焦,讓使用者可以簡單的拍出好玩的人像畫面,當然 Xiaomi 14 的 50mm 還有 90mm 都是裁切的,以上這些,都是不需要具備任何的專業攝影知識,就可以拍出好看照片的全自動計算攝影。


你也可以去進入專業模式,所有的參數都可以自己調整,同時還保有徠卡經典或者是徠卡生動的調校,那在 Xiaomi 14 Ultra 上面,當然就可以去調整光圈來拍攝星芒,快門速度最長可以 30 秒,拿去拍攝星空或者是車軌都是 OK 的,也支援拍攝 RAW,而且是 16-bit 的 RAW,我覺得拍照方面真的無可挑剃。



Xiaomi 14 Ultra 還有幾個獨佔的拍攝功能,例如街拍模式,整個介面模仿旁軸相機的取景框設計,也有景深尺,涵蓋從 23mm 到 135mm,一共 6 個焦段,你也可以去設定三種的肖像風格,甚至是進一步的去自定義化它也可以。



另一個小撇步是街拍模式支援快速啟動相機拍照,只要在設定中,把快啟相機設定成「打開相機並拍照」,在路上突然看到什麼想要拍的,就按兩次音源下鍵,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快速抓拍。




去旅遊的時候,我會相當推薦 Xiaomi 14 Ultra 獨有的這個攝影套件,手把這邊可以快速的去控制相機的參數,可以半按對焦、可以錄影,鏡頭模組這邊還可以安裝實體的濾鏡。



Xiaomi 14 Ultra 的微距攝影,在使用 3.2X 的這顆鏡頭時,會出現淺景深或景深融合兩個選項,景深融合大概可以理解成包圍對焦的概念,但它直接幫你合成好了,讓主體都是清晰的,不至於景深太淺而虛掉。


實測錄影功能
錄影方面,後鏡頭最高支援 8K 30 幀,前鏡頭 4K 60 幀,且前後鏡頭都支援 Dolby Vision 4K 30 幀,只是我一直搞不懂拍攝介面上為何還有 HDR 的開關,因為 Dolby Vision 它本身就是一個 HDR 的格式,然後它竟然在 Dolby Vision 的模式底下,讓你還可以去選擇關閉 HDR,非常矛盾。


如果在 Dolby Vision 下開啟 HDR,變成只能使用主鏡頭,這個限制同樣出現在 Xiaomi 大師開拍的錄影模式,它可以錄製 10-bit Rec.202 的影像,也是一種 HDR 影片,但在螢幕上它卻不顯示 HDR。

然後在不使用 Dolby Vision 和大師開拍的情況底下,去測試開關 HDR 的效果,結果沒有任何區別,所以結論就是不要管上面的 HDR 字樣,那是假的。如果說你想要拍攝 HDR 的影片,你就打開 Dolby Vision 或大師開拍;反之,你要拍 SDR ,那就不要用 Dolby Vision 和大師開拍,Xiaomi 在這個部分可以稍微再優化一下。
專業模式的錄影功能,我就真的是要給予大力的肯定了,Xiaomi 14 和 Xiaomi 14 Ultra 都支援 LOG 的拍攝,而且內建支援預覽還原成 Rec.709 的 LUT,另外,幫助曝光的直方圖、幫助收音的 VU 表、峰值對焦、斑馬紋、Peak 全都有。



總結
Xiaomi 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還有市場,Xiaomi 14 是單手就能夠掌握的小尺寸的手機,搭配不俗的三鏡頭的相機配置,還享有和旗艦機,同樣規格的處理器還有螢幕,在同級產品當中非常的有競爭力。

但是我個人可能還是更偏好,Xiaomi 14 Ultra 一些,因為我還是更重視相機,還有錄影的表現和功能,畢竟 1 英吋的感光元件,還有可調式的光圈,這個就直接先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