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5 是新一代的系統單晶片 (SoC),整合了 CPU、GPU、NPU 與統一記憶體,採用台積電第三代 3 奈米製程,以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強的 AI 運算能力為核心訴求。
M5 並非一次革命性重構,而是一場針對 AI、圖形、記憶體與儲存的深度優化。Apple 將這顆晶片定位為「裝置端 AI 時代的關鍵基石」,讓使用者能直接在 Mac 或 iPad 上執行更複雜的模型運算,而非依賴雲端。

懶人包:M5 與 M4 的差異一次看
| 項目 | Apple M5 晶片 | 相較 M4 的提升 |
|---|---|---|
| 製程技術 | 台積電第三代 3 奈米 | 功耗更低、效能更高 |
| CPU | 10 核心架構 | 多線程效能 +15%~20% |
| GPU | 10 核心架構 + AI 加速器 | 圖形效能 +30%、光追表現 +45% |
| 神經網路引擎 (NPU) | 16 核心升級版 | AI 運算效能高達 4 倍 |
| 統一記憶體頻寬 | 153GB/s | 提升近 30% |
| SSD 儲存速度 | 新一代控制器 | 讀寫速度翻倍 |
| 應用裝置 | MacBook Pro、iPad Pro、Vision Pro | 全面升級內部效能 |
| 外觀與設計 | 與 M4 相同 | 專注於效能優化 |
AI 處理能力:M4 的 4 倍,裝置端 AI 大進化
M5 的最大亮點在於 GPU 核心首次整合神經加速器。這意味著不僅 NPU 能處理 AI 工作,GPU 也能參與運算,形成分散式 AI 架構。
- 每個 GPU 核心都內建獨立 AI 加速器,AI 運算效能最高提升 4 倍。
- 支援在本地運行大型語言模型(LLM)與影像生成應用。
- Apple Intelligence(如 Image Playground、Live Translation)運作更順暢,反應時間更短。

GPU 圖形與遊戲效能:光追與 3D 性能再升級
M5 的 GPU 採用全新設計,專為圖形密集型應用與遊戲而生。
升級重點如下:
- 圖形效能提升 30%,整體吞吐量提升 45%。
- 第三代硬體光線追蹤引擎,在遊戲或影像渲染中實現更真實的光影效果。
- 第二代動態快取技術,讓畫面更新率提升 1.6 倍、降低延遲。
對創作者來說,M5 的 GPU 能更快處理高解析度影片、3D 建模與影像特效;對玩家而言,這代表更高的畫面流暢度與視覺逼真度。
記憶體與儲存效能:體感最明顯的升級之一
Apple 針對記憶體與儲存架構進行了關鍵優化:
- 統一記憶體頻寬提升至 153GB/s(約增 30%),多工處理更流暢。
- SSD 速度翻倍,應用程式開啟、RAW 照片匯入或 4K/8K 導出速度都有明顯提升。
- 最大儲存容量翻倍至 4TB(選配)。

在日常使用中,這些升級能讓開機更快、專案載入更順暢、影片導出時間更短,是使用者最容易感受到的進步。
CPU 表現:穩健的進化,而非顛覆
M5 採用 10 核心 CPU 架構,重點放在提升多線程效率與能源管理。
- 效能提升約 15%~20%。
- 適合開發者、影片剪輯師或需要大量多工運算的專業工作流程。
雖然不像 GPU 那樣大幅躍進,但 CPU 的優化讓整體系統運作更穩定,尤其在長時間高負載的情境下表現更優。
搭載 M5 晶片的裝置與售價一覽
| 裝置型號 | 狀態 / 推出時間 | 起始售價 |
|---|---|---|
| MacBook Pro 14 吋 (2025) | 已上市 | NT$52,900 起 |
| iPad Pro (11 吋 / 13 吋, 2025) | 已上市 | NT$32,900 起 |
| Vision Pro (2025) | 已上市 | NT$119,900 起 |
這些裝置自 2025 年 10 月起陸續出貨,並預設搭載 macOS Tahoe,該系統針對 M5 的 AI 特性進行優化,導入 Live Translation、Liquid Glass 視覺介面等新功能。
MacBook Pro M5 vs. M4:外觀不變,內在全新
M5 版本的 14 吋 MacBook Pro 幾乎維持前代外觀,但在效能與儲存上明顯進化:
維持不變的部分:
- 外觀設計與尺寸相同(14.2 吋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
- 連接埠配置一致(MagSafe 3、HDMI、SDXC、耳機孔)。
- 鋁製機身、銀色與太空黑兩色選項。
- 電池續航仍為 24 小時,售價維持 $1,599 美元。
升級重點:
- 新一代 M5 晶片,效能全面提升。
- SSD 速度翻倍,最大可選 4TB。
- 預載 macOS Tahoe,優化 AI 與介面互動體驗。

誰該升級?M5 的目標使用者
Apple 的策略相當明確:M5 是一次針對效能與 AI 的「深度強化」。
- 推薦升級族群:
使用 M1、M2 或 Intel 晶片的用戶,能感受到顯著的速度、AI 與圖形差距。 - 觀望建議族群:
若你使用的是 M4 或 M3,此次升級屬於小幅疊代,除非需要更強的 AI 或 3D 效能,否則可等待傳聞中的 M6 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