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新關稅政策,在全球科技界投下震撼彈,尤其對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蘋果公司(Apple Inc.)及其明星商品 iPhone 帶來巨大衝擊。分析師警告,這波高達 54% 的關稅可能導致 iPhone 在美國售價飆升,甚至出現 2,300 美元的天價 iPhone。這不僅影響美國市場,由於蘋果的全球定價策略與零件成本上漲,台灣消費者恐怕也難逃漲價影響。
美國新關稅衝擊:為何蘋果首當其衝?
川普政府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其中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在原有基礎上再加 34%,總稅率達到驚人的 54%。由於蘋果絕大多數 iPhone 都在中國組裝,這項政策無疑是對蘋果的直接打擊。不僅如此,蘋果近年積極分散供應鏈至印度、越南等地,但也分別面臨 26% 和 46% 的關稅,使得供應鏈轉移的避險效果大打折扣。
iPhone 價格恐暴漲?分析師怎麼看?
關稅成本大幅增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產品售價。
- 美國市場預測:Rosenblatt Securities 分析師預估,若蘋果完全轉嫁成本,iPhone 價格可能大漲 43%。這意味著,入門款 iPhone 16 可能從 799 美元漲到 1,142 美元;頂規 1TB 的 iPhone 16 Pro Max 則可能從 1,599 美元飆升至近 2,300 美元 (約新台幣 7 萬多元)。其他分析師也預測有 17%-30% 不等的漲幅。
- 市場反應:關稅消息一出,蘋果股價應聲大跌,單日跌幅曾高達 9%,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反映市場的深度憂慮。
台灣也難逃漲價?iPhone 17 首當其衝?
雖然關稅主要針對美國進口,但台灣消費者恐怕也無法置身事外:
- 全球定價策略:蘋果很少針對單一市場吸收成本,較可能採取全球性價格調整。
- 零件成本上升:不僅關稅,iPhone 17 傳聞將採用的台積電 2nm 製程晶片、新的玻璃鏡頭模組等,本身就帶來成本壓力。雪上加霜的是,即使是台灣生產、出口到美國的台積電晶片,現在也面臨 32% 的美國進口關稅,這可能間接影響蘋果的整體成本。
- 台灣業者預估:台灣通訊行業者(如傑昇通信)普遍預期 iPhone 17 漲價是「大機率事件」,除了關稅,零件成本是主因。瘋先生網站分析,即便蘋果只反映部分關稅成本(如 10%),台灣各型號 iPhone 平均仍可能上漲約新台幣 3,000 元。洋蔥網通更指出,連現有的 iPhone 16 系列都可能連帶漲價。
蘋果的應對策略與兩難
面對高額關稅,蘋果陷入兩難。提高價格可能嚇跑消費者,影響銷量;自行吸收成本則會嚴重侵蝕利潤。蘋果可能的應對策略包括:
- 分散生產:考慮擴大關稅較低的巴西(10%)iPhone 組裝業務。
- 成本控制:要求供應商降價、利用庫存延緩漲價。
- 尋求豁免:嘗試遊說美國政府給予關稅豁免,但目前成功機率不明。
- 價格調整:可能選擇部分吸收、部分轉嫁,或延後至 iPhone 17 發表時再調整價格。
給台灣消費者的建議:換機趁現在?
在漲價陰影下,近期有換機需求的消費者該怎麼辦?多家分析機構和媒體(如 MacRumors, 9to5Mac)建議,如果你現在或近期內需要更換 iPhone,最好「立刻購買」。因為每天的等待,都像在賭博,賭 iPhone 的價格不會突然一夜之間貴上好幾千元。雖然沒人能保證價格一定會漲多少、何時會漲,但目前看來,漲價的風險確實顯著升高。
結論
美國新關稅政策為蘋果帶來嚴峻挑戰,iPhone 價格上漲壓力巨大。不僅美國市場面臨高價 iPhone 的可能性,台灣市場也因全球定價、零件成本及台製晶片關稅等因素,極可能迎來 iPhone 的漲價潮,特別是即將到來的 iPhone 17。雖然蘋果會嘗試各種策略減緩衝擊,但漲價風險不容忽視。對於有換機需求的台灣消費者,或許把握現在的價格,會是相對保險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