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ilot+ PC 可說是革新使用者與 PC 的互動方式,但成就和驅動著它的幕後功臣,則是高通的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今天我們先就帳面數字來看看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的表現,是否可以超越 Apple Silicon。
👉 想了解其他 20 款以上由 OEM 廠商推出的 Copilot+ PC 可以參考這篇

NPU
首先,搭載於 Snapdragon X Elite 的 NPU 是目前市場上,能為筆記型電腦提供最高的每瓦 NPU 效能,比 M3 高出 2.6 倍,比 Core Ultra 7 高出 5.4 倍。此款 NPU 整合高通 Hexagon™ NPU 架構,可以在超解析度(Super Resolution)等使用案例中提供高達每瓦 24 TOPS 的峰值效能。另外,再藉由高通 Oryon™ CPU 讓 Snapdragon X Elite 在每瓦效能中取得領先的地位,達到相同的 CPU 峰值效能時,功耗較競品低了 60%。
微軟在發表會也更著重於說明 AI 運算的性能,Surface 中的神經處理單元 (NPU) 每秒可以執行 45 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一兆次操作)。這是蘋果聲稱的 M3 神經引擎晶片 18 TOPS 的兩倍多。它甚至超過了新款 M4 iPad Pro 的 38 TOPS。
效能
但就純粹的效能而言,微軟尚未具體說明 Surface Laptop 在 10 核心 Snapdragon X Plus 或 12 核心 Snapdragon X Elite 晶片上的表現如何。只有說 Copilot+ PC 將比 M3 MacBook Air 快 58%。
高通則說明,Snapdragon X 系列晶片上的核心都是「性能」核心(P-core),而不是像蘋果和其他公司那樣分成 P-core 和「效率」核心(E-core)。這表示 Snapdragon X 晶片並沒有使用效能沒那麼高,但功耗較低的核心來處理一些輕度需求的工作。儘管如此,高通依然非常有信心的聲稱它們的晶片比蘋果的晶片更有效率。所以我們非常期待之後的實測。

能耗
Apple Silicon 可以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是它的能耗比,也就是只需要較少的電量就能達到相同的性能。許多 Intel 和 AMD 的筆記型電腦其實都具備更好的峰值性能,只不過要在插電的前提下,所以在 Copilot+ PC 出現之前,能耗方面還沒有競品能真的和蘋果一較高下。
如果拿最新的 Surface 和 MacBook Air 來比較,他們的電池容量相似。13.8 吋的 Surface Laptop 電池電量為 54 瓦時,15 吋為 66 瓦時,微軟宣稱這分別等同於 20 或 22 小時的影片觀看,以及 13 或 15 小時的網頁瀏覽;13 吋 MacBook Air 電池電量為 52.6 瓦時,15 吋為 66.5 瓦時,其實和 Surface 相當接近,但 MacBook Air 不論大小尺寸,就是只能觀看 18 小時的影片或 15 小時的網頁瀏覽。
兩家公司在其規格頁面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測試方式。例如,微軟的 20 小時是在配備 256GB SSD、16GB RAM 和 Snapdragon X Plus 的 Surface 上播放 1080p 影片,亮度設置為 150nits。另一方面,蘋果則是測試了兩種尺寸,配置為 8+256GB 的 M3 MacBook Air,同樣使用 1080p 影片,亮度設置為「最低後點按 8 次」。
所以就官網上的數據,其實看不出來比較的基準有沒有一樣,還是要以實測為準。

RAM
微軟的 Surface 或是所謂 Copilot+ PC 認證的筆記型電腦,最低要求的 RAM 就是從 16GB 起步;而 MacBook Air 則是從 8GB RAM 開始,蘋果宣稱此為統一內存(Unified Memory)的優勢,也就是 RAM 不夠就借一點 ROM 來用,這裡就暫時不討論是否可以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
但不可否認的是 16GB RAM 就是 8GB RAM 的兩倍,而且 Surface 最多可配置 32GB(或在早鳥預購中為 64GB) ;而 MacBook Air 最高就則為 24GB。這意味著如果兩者都選到最高的版本,Surface Laptop 應該更適合運行那些非常吃重 RAM 的程式。